• English
  • 简介
    院士致辞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往事悠悠
    今日天文系
  • 人员
    本系教师
    兼职教授
    离退休教师
    离职教师
    博士后
    行政人员
    研究生
    本科生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学术交流
    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
    Introduction of EAST
  • 学生培养
    简介
    本科培养
    本科报考须知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报考须知
  • 天文暑期课堂
    简介
    2022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参营通知
    2022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将于7月16日线上举行
    2021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将于7月24日线上举行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联合举办 2020年中学生天文暑期讲座报名通知
    北京大学2019年中学生暑期课堂(天文学)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地图(附KIAA研究所路线图)
    往届暑期课堂活动集锦
  • 招聘信息
  • 天文校友
    学子寻踪
    本科生校友
    研究生校友
  • 北大天文
    天文学系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
    北京天体物理中心
  • 相关天文网站
    国内天文网站
    国外天文网站
  • 简介
    院士致辞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往事悠悠
    今日天文系
  • 人员
    本系教师
    兼职教授
    离退休教师
    离职教师
    博士后
    行政人员
    研究生
    本科生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学术交流
    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
    Introduction of EAST
  • 学生培养
    简介
    本科培养
    本科报考须知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报考须知
  • 天文暑期课堂
    简介
    2022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参营通知
    2022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将于7月16日线上举行
    2021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将于7月24日线上举行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联合举办 2020年中学生天文暑期讲座报名通知
    北京大学2019年中学生暑期课堂(天文学)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地图(附KIAA研究所路线图)
    往届暑期课堂活动集锦
  • 招聘信息
  • 天文校友
    学子寻踪
    本科生校友
    研究生校友
  • 北大天文
    天文学系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
    北京天体物理中心
  • 相关天文网站
    国内天文网站
    国外天文网站
English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闻中心

      天文新生的启蒙之旅——物理学院2019级本科7班天文台参观纪实

      发布时间:2019-10-20

      2019年10月12-13日,2019级本科7班31名同学在班主任吴学兵老师、天文系姚洁老师及辅导员焦文裕老师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站、密云站、怀柔站。


      10月12日早,集合完毕后,同学们乘车前往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兴隆站位于河北省兴隆县,拥有多台0.5米口径以上的光学望远镜,包括著名的LAMOST-郭守敬望远镜。10月中旬的天已有些寒意,山顶气温很低,而且不幸的是,由于阴天,无法进行计划中的观测活动。于是,同学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小型展览,并且有幸近距离参观了2.16米望远镜和LAMOST。无论是宏大的仪器规模还是精致的建造工艺,大科学设备令同学们非常震撼。


      在兴隆站展厅听站况介绍


      在兴隆站LAMOST望远镜前留影


      由于观测活动取消,利用晚上原定的观测时间,全班召开了一场班会。吴学兵老师以一个业内人士和亲历者的角度向同学们介绍了许多感受。同学们意识到,一台望远镜的建设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的学科很多,从选址到光学设计都是极为复杂且精细的任务。这之中自然会孕育矛盾:大视场和大口径是几乎不可兼得的,望远镜设计者的思路有时与天文学家的需求有所不同,LAMOST这样独创的结构也伴随着风险和代价… 我国的天文学观测设施与世界顶尖水平依然还有距离,而正因为如此,我国天文事业才急需相关的人才,需要有人来掮起未来中国望远镜的设计建造重任,从而让中国人将头顶的星空看得更清、更远,让中国成为世界天文强国。


      “这个使命应该由你们来承担。作为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你们有这个责任。”吴学兵老师如是说。虽然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依然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同学们相信,所学的知识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会证明国家培养我们的价值所在,这也正是大家的历史使命。


      由于地处天文观测区,同学们被要求尽量减少对外界的光照,晚上拉紧窗帘,手电筒也不能向上照。走在没有路灯的山路上,这对于同学们也是很新奇的体验。


      第二天,大家离开兴隆站,前往国家天文台密云观测站。背靠密云水库,密云站拥有多台射电望远镜,担负着中国探月工程数据接收的任务。在那里,大家见到了50米望远镜、40米望远镜,还有中国天眼FAST的小比例原型机。巨大的天线指向天空,站在它们之间,人难免自觉渺小。40米望远镜的建设只耗时一年半,考虑到它的规模,这样的中国速度令人叹服。为了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密云站的工作人员使40米望远镜在工作间隙调整姿态,最大程度的旋转。上百吨的望远镜在基座的带动下缓缓移动,在雨中巨大天线上的雨水在旋转中也纷纷撒落…唯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这是何等的震撼!


      在中国天眼FAST的密云站50米原型望远镜前聆听讲解


      在密云站40米望远镜前留影


      离开密云站,同学们前往国家天文台怀柔观测站,这是我国太阳观测的基地。作为世界上在役的最大的太阳磁场观测望远镜之一,它的测量精度非常高,可以观测到许多精细的图像。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太阳活动的诸多基础知识、目前太阳研究的前沿,以及太阳观测望远镜的部分工作原理以及成果。进入望远镜的圆顶,大家发现这栋建筑的设计处处体现着实用性的巧思,同时兼具着一种富有力量的美感。


      在怀柔太阳观测站前合影


      在怀柔站太阳望远镜前留影


      临近傍晚,大家踏上返程。收获满满,思绪良多。天文观测者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等待黑夜,攀上高原,身处与世隔绝之境,做着繁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无论是望远镜的建造,还是天文学本身,或许都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好奇心:总是在渴求知道更多,看得更远,思考更接近真实。纵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最智慧的头脑,也在所不惜…因为这其中的努力绝非白费精力,而是在人类认识自然中实打实地发挥着诸多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正是这种追求让同学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也为大家开启了更多未来发展的可能。


      ----友情链接----
      ---- KIAA ---- ---- 国家天文台 ---- ---- 学术报告 ---- ---- Lunch talk ---- ---- 本系邮箱 ---- ---- 本系FTP ----

      北京大学理科2号楼2901, 邮编: 100871,电话:62751134, E-mail:yaojie[at]pku.edu.cn